苏文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医养结合、加强老年医疗服务建设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工作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巩固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一)做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
各基层医疗机构以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为抓手,做实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加强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等服务。2023年,我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为67.01%,圆满完成省定目标62%任务,比2022年增长12.22%。2024年4月开始,每月汇总一次基层医疗机构老年人健康体检数据,及时掌握进度,力争老年人健康管理覆盖更多的老年人。
(二)深化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管理项目。
为进一步规范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管理工作,统一服务流程和标准,2023年8月,按照《安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安卫老龄〔2023〕6 号)文件要求,分解目标任务,安排宝莲寺镇卫生院和各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开展65岁及以上健康老人医养结合服务和失能老年人健康评估与健康服务项目,服务目标为2.1万人次,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改善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截止2023年底,已服务21094人次,圆满完成市下达的任务。
(三)二级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康复科建设情况。
我区二级综合性医院为灯塔医院,设立有老年医学科和康复科,能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老年病综合诊断治疗和科学的康复训练。
(四)深入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
截止目前我区已成功创建11个老年友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宝莲镇卫生院和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阳宏德医院,安阳明一骨科医院),2个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安阳市灯塔医院和安阳黄塔骨科医院)。我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率已完成不低于80%的创建目标,其中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比例为100%。
(五)扩大安宁疗护试点。
灯塔医院开设有安宁疗护病房,为疾病终末期患者提供疼痛及其他症状控制、舒适照护等服务,对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今年将推荐银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创建全省安宁疗护服务实践样板,力争打造全省样板。
(六)积极组织参加各类竞赛、培训,提高医护人员老年健康服务能力。
2023年9月组织灯塔医院参加市卫生健康委、市总工会主办的“安阳市2023年老年医疗护理康复技能竞赛”,灯塔医院荣获“优秀组织奖”,两人荣获“老年医疗组三等奖”。
2023年,组织辖区医疗机构、医养结合机构医护人员参加国家培训2次,省级培训4次。
二、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
(一)指导医养结合机构做好服务质量提升工作。
指导辖区5家医养结合机构按照省卫生健康委医养结合机构“三级五等”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工作并参加评级。2023年12月优先对灯塔医院养老科开展评级工作,以推动医养结合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不断提升我区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2023年支持安阳市灯塔医院进入省医养结合项目储备库,争取到220万元彩票公益金用于该院医养结合项目能力提升工作。
(二)推广“全链式”医养结合模式,开展试点工作。
为加快推进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建立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和服务机制,全面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2023年10月制定了《文峰区(高新区)推广“全链式”医养结合模式实施方案》,推荐银杏、甜水井、西关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我市第一批“全链式”医养结合模式试点单位。试点单位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委托家庭医生团队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试点单位进一步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群范围,为辖区内自愿签约的高龄、重病、失能半失能、行动不便的居家养老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等医疗服务。
2.结合老年人健康管理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加强老年人健康指标监测和信息管理,开展体检服务,由全科医生综合评估健康状况并给予保健指导,同时对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进行管理,提供中医健康服务、入户服务等。通过体检,筛选出医养结合服务对象,有针对性地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3.深入社区、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试点单位共与辖区内6家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签订了医疗卫生服务协议,定期开展健康讲座、义诊巡诊、康复护理指导等工作。银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长期派医护驻守怡心乐居老年公寓、静馨养老院提供医疗服务。西关卫生服务中心中心为辖区内福源老年公寓、人未老养老院、南关志红养老服务中心等三家养老机构定期进行义诊、健康巡诊、疾病诊治、健康讲座和健康体检。
4.结对单位紧密开展合作。
甜水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常邀请灯塔医院业务骨干来中心开展坐诊、带教培训、业务指导;联合下社区进行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训、义诊等活动。
西关卫生服务中心和市人民医院老年科、市六院老年科结成帮扶对象,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同时市院专家定期下社区对该中心人员进行培训指导,该中心也可以派人到上级医院学习观摩。
市二院对银杏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养结合工作经常进行业务指导、质控评价、督导考核、人员培训等。
5.指导下属卫生服务站就近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各中心充分发挥下属卫生服务站服务功能,鼓励他们为辖区居民开展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健康体检,并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将医养结合服务延伸至家庭。
6.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宣传、讲座、义诊等活动。
通过健康教育宣传、健康讲座、义诊等各类活动,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生活方式、健康运动、健康饮食等方面的指导,特别是对老年人“三高”等慢性病加强健康教育。
7.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医疗和护理服务项目。
通过医生、康复师、护师、生活指导服务队等服务团队,为辖区内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免费上门体检和精神慰藉、养生保健知识培训、康复理疗等贴心、暖心服务,使医疗和养老有效融合 。
(三)基层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服务。
宝莲寺镇卫生院、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与辖区内养老机构签订有医疗服务协议,经常到养老院开展体检、义诊、健康讲座等服务,对有医疗需求的老年人随时提供医疗服务。
三、做好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
截止目前我区已成功创建2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永明路街道香格里拉社区、名苑社区),3个河南省老年友好型社区(紫薇大道街道晨曦社区、永明路街道办事处建安社区、银杏大街街道办事处华强城社区)。
四、创办“晚晴课堂”,普及老年健康知识
2023年3月9日开始在市图书馆举办老年健康公益课堂——“晚晴课堂”。“晚晴课堂”是文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文峰区老龄事业服务中心联合安阳市图书馆,在安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下举办的老年健康公益课堂,在全市属于首创。课堂邀请了我市、我区医学领域各学科优秀人物为讲师,代表了全市、全区较高水平。课堂设在市图书馆,位置好,环境佳,便民措施完善,非常方便老年朋友前来听课。讲课内容涵盖了医学、心理健康等与老年人关系密切的健康知识,节假日还举办法律、反诈防骗、文化等讲座和演出活动,提供精神食粮,很受老年朋友欢迎。
为方便老年朋友参加活动,获取更多信息,我们创建了“晚晴课堂”微信群,及时在群内发布活动预告并进行报名接龙,发布健康知识小视频、音频或文章,进行健康养生操直播等,把线下讲座和线上活动相结合,全方位、多途径为老年朋友提供服务。
2024年,邀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晚晴课堂”,和市(区)医院同堂讲课,一是宣传国家公共卫生免费服务项目;二是宣传基层医疗机构服务项目(计划免疫、康复、中医保健等),提倡小病、康复在社区,节省群众就医费用,节省社会医疗资源;三是通过听市级专家讲课,提高基层医护人员业务水平。
截止目前“晚晴课堂”共举办44期(2023年32期,2024年12期),累计线下参加人数4000余人。通过“晚晴课堂”,为群众提供了更多健康知识和生活知识,进一步增强了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在全社会营造了关爱老年人健康生活的浓厚氛围,深受老年人欢迎。
五、全面推进老年健康促进行动
(一)开展老年健康“六项行动”。
2024年,我们按照“健康河南”和《安阳市“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等要求,区级和基层医疗机构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入户走访、义诊、巡诊、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老年口腔健康行动、老年营养改善行动、老年健康素养提升行动,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对筛查出来的高危和临界人群分类实施预防干预。结合实施基本公卫项目开展老年痴呆防治行动,对老年人进行失能评估和健康服务,加强老年人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推迟老年人失能失智时间。
“晚晴课堂”已举办有关老年口腔健康、老年营养改善、老年健康素养、老年痴呆症预防等内容的讲座8期;安排永明路街道办事处名苑社区适时开展老年心理关爱行动;联合市健康养老服务中心文峰站工作人员在甜水井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辖区内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敲门行动”。已把开展老年健康“六项行动”列入今年的工作计划,安排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要求开展相应的宣教、义诊和医疗服务。
(二)多种方式加强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科普宣传。
一是各医疗机构经常深入街道、社区、养老机构、企事业单位开展健康讲座、义诊等活动,推进老年健康知识进社区、进机关、进家庭;二是利用“老年健康宣传周”、“敬老月”和各类活动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普及老年健康政策和知识;三是各街道(镇)、各级医疗机构利用传统媒体、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和媒体媒介,传播老年健康相关知识。四是通过“晚晴课堂”宣传六年级和医养结合相关知识。
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老年健康和医养结合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不能做到数据共享;二是失能失智老人照护工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床位少,费用高,没有医保支持,一般家庭经济上难以承受,导致失能失智老年人生活质量差;三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养老机构延伸服务欠缺,不能日常化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四是当前社区医疗设施和康复设备配备不足,很多老年人无法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和康复服务;五是基层医疗护技专业技术人员紧张,入户专家少。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医养结合的认识和接受度。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事业,为做好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工作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