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脑的定义
“流脑”的全称为流行性脑膜炎。该病是由微生物脑膜炎奈瑟菌(也称为脑膜炎球菌)引起,属于我国乙类传染病。该病分布于世界各地,以零星或流行为主,多见于冬春季节,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脑膜炎球菌可在携带者的鼻咽部以及血液、脑脊液和皮疹的皮肤中检测到。
存在不同的血清群(A、B、C、D、X、Y、Z、29E、W135、H、I、K、L),其中A、B和C是最常见的。C组致病性最强,其次为血清B组,血清Y组致病力最弱。流行菌株因地区和时间有所不同,血清组A和C在亚洲和非洲很常见,而B和C在欧洲和美国很常见。
二、流脑的症状
临床上可出现发热、头 痛、呕吐、皮肤淤点或淤斑,以及脑膜刺激症状,脑脊液呈化脓性炎症改变。部分患者起病急,出现中毒性休克,危及生命。
三、流脑的传播途径
脑膜炎双球菌可定植在人鼻咽呼吸道粘膜部位,隐性感染者多,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可通过咳嗽、喷嚏等呼吸道飞沫和日常生活密切接触方式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四、如何预防流脑
(1)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晒衣被褥、晒太阳、勤洗手,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打喷嚏、咳嗽时应遮掩口鼻,避免喷溅。
(2)提高警惕,做好个人防护。不去或少去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活动,流脑流行季节尽量少到人口密集地方,可戴口罩,防止交叉感染。
(3)增强自身免疫力。加强锻炼、按时作息、充足睡眠,合理膳食,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4)接种流脑疫苗。接种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脑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儿童免疫规划疫苗6月龄、8月龄接种A群流脑疫苗,3岁、6岁接种A群C群流脑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四价流脑疫苗适用于2岁以上人群。
(5)出现症状时,应及时规范就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减轻症状、防止死亡。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咽喉痛等症状时,应提高警惕。若出现高烧不退、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等,应立即送医院检查,确诊者应隔离治疗。病人污染的环境、用品等要严格消毒。
(6)预防性服药。尽管接种疫苗有好的保护作用,但从接种疫苗到身体产生预防流脑的免疫抗体需要10~14天,因此流脑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可在医务人员指导下服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预防。